下午在叶爱国与南洋海运董事局主席马文渠的引荐下,张恪在半岛酒店新加坡港口集团的副总裁李耀华见了一面。 南洋海运这些年来在亚洲各地积极投资参与海港码头的建设。 但是尚缺乏独立承接综合性超大型深水海港建设的经验。 更何况还包括临港新城与港口产业区的规划建设重任。 新加坡港口集团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要丰富得多。 而且在亚洲地区。 新加坡的港口管理水平也是超一流的。 将新坡港口集团引进到东山岛建港工程中来。 可不是为了仅仅分担建设融资上的压力。 新加坡虽说在这次的金融风暴中支撑住了。 经济没有遭受重挫。 但是破坏力如此之大的金融风暴也让新加坡各阶层都心有余悸。 新加坡港口集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也有新的思考与调整。 由南洋海运与锦湖商事联合出面与新加坡港口集团的谈判。 也快有三个月了。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 新加港口集团前后三次派出考察团到新亭考察。 并单独委托新加坡航道设计院对新亭市港务局设计航道进行全程海测扫描。 并从文舟港调动新加坡港口集团旗下一艘吃水17米深的超大型散装货轮对航道进行试航。 证实了东山岛航道是文舟港以北的直到渤海湾以南最优质的深水海港资源。 考察工作完成之后。 新加坡港口集团内部很快就做出决定。 达成共同出资建设并管理东山岛的合作意向。 成为东山岛建港工程的共同发起人。 李耀华此行是前往新亭代表新加坡港口集团签署港口开发合作意向性协议。 从新加坡没有直飞金山的航班。 只能在香港中转。 不过要等到明天早晨才有飞往金山的飞机。 到现在。 以南洋海运、新加坡港口集团、锦湖商事、新亭市港务局、东海联合钢铁集团、洋浦造船业集团以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内的七家东山岛建港工程发起人共同组建东山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东山岛的合作框架已经初步确定下来。 等着国务院各部委的审批程序走完。 就会即时的正式启动。 根据港口投资自有资本不低40%的规定。 一期规总投资25亿美元的东山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资本就将高达10亿美元。 锦湖商事将注入资本1亿6千万美元,持股16%。 南洋海运注入资本1亿8千万美元,持股18%。 新加坡港口集团注入资本1亿5千万美元,持股15%。 三家海外公司总持股权为49%。 新亭市政府以东山岛土地资源以及60方公里海域资源作价一亿美元入资。 联合东海联合钢铁集团、洋浦船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共同持有余下51%的股权。 这么安排也是避免审批序会出问题给卡脖子。 至少保证了国家对未来东山岛的控股权。 除了直接注资的九亿美元资本之外。 港口一期工程还有十六亿美元的建设资金缺口。 将由各家发起人以持股比例分摊以债权融资的形式注入。 锦湖商事与南洋海运还将承5.44亿美元,将总共8亿5千万美元的真金银来。 新加坡港口集团的资金实力自然不用质疑。 东海联合钢铁集团与洋浦船业集团的出资部分有东海省政府支持并担保,也不成什么问题。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海洋运输集团,即使自有资金实力有些不足,但是银行跟他自家开的似的,出资部分也不会成什么问题。 东山港开发集团除了港口建设之外,还将承接供水、供电等配套工程的建设。 仅由新加坡港口集团旗下德利集团承建的热电厂一期投资就高达五亿美元,实际用于港口一期基建的费用还不足二十亿美元,其中还包括一座连接东山岛与海岸的直接跨度达五公里的跨海大桥的投资。 江南省与新亭市貌似不用直接出资,但是除供电、供水配套工程之外,通讯、公路、铁路交通衔接等配套工程的投资将不会低于二十亿,这还不包括金山、惠山到新亭高速公路网以及新亭到港口的高速公路段的建设费用。 港口建设需要有产业来支撑才能凸显出巨大的价值来,依赖东山港的临港新城与港口产业园区才是未来投资的巨头。 除了钢铁产业基地与造船基地已经确定投资意向正在做规划之外,新亭市政府正与新加坡政府磋商,希望能联合开发港口产业园区的剩余部分以及临港新城。 计划在东山镇以东、东山岛(东山港)以西之间的海滨滩涂地上围堰填海造出两百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来。 仅钢铁产业地一期工程一万五千亩用地的填海初步投资预算就将高达6亿。 若是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协议。 整个围堰填海工程总投资将超过一百亿。 围海工完成之后。 港口产业园将容纳数以千亿计的投资。 这在九八年的中国。绝对要算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项目。即使放眼全球。也不多见。 张恪明天下午的飞机回建邺。 回到建邺也没有计划去金山参加发起人合作意向的签字仪式。 一切都还要国务院的正式批文下来。 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有眉目。 …………………… 晚宴由叶爱国马文渠陪同李耀华。张恪返回万丽海景酒店。晚上还要与德仪的高级副总裁德尔法西共餐。 到酒后。时间尚早。便陪唐婧再到展馆走了一圈。 九八年。 国内企业也组团参加香港电子展。 只不过管理部门划给国内企业的内地馆区是地底车库临时改建的。 位子较偏。 张恪与唐婧特地绕过去看了一下。 很多人在主展馆都不会注意到拐过来的狭小通道——通道就在一层大厅厕所角落里。 黑黢黢的。 要不是翟丹青带路。 张恪能摸到才叫有鬼呢。 “国内的企业对此怨声载道。”翟丹青说起参展国内企业的情况。“还计划着联合起来找管理部门要说法……” 展区光线也不充足。 人流量极少。 给丢到这个角落里。 的确很不公平。 虽说香港已经回归有一年多时间了。 种种的偏见。 还是存在的。 张恪跟丹青说道:“你给锦湖负责展会的谁打个电话。尽量的提供些帮助。” 葛荫均迎面走来。他先看到张恪他们。脚下犹豫着别过头去与张恪他们错身而过。连与张恪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香港秋季电子展更像是贸易展。葛荫均出现在内地馆区也不奇怪。他躲着这边走开。更不奇怪了。 翟丹青回头看了葛荫均一眼。 见他加快步伐与随行人员离开这里。 问张恪:“香港证监部门正式介入对嘉信电子的调查也有几天了。你估计会有一个什么结果?” “缴纳罚金签署和解协议来终止证监部门对嘉信电子的调查。”张恪笑了笑。 “留给他们的选择也不多啊……他们去年底将实际亏损两个亿的科王海外业务转移给上市公司。该业务今年又持续亏损超过一亿。倒是保证了科王从海外业务中赢利。葛明信、葛荫均私人要缴纳罚金大概不会低于此数的两倍。不知道他们父亲俩家底有没有这么厚实……” 不说葛家曾经的辉煌。 葛明信、葛荫均父子名下的资产最巅峰时超过一百五十亿。 就算此时。 名下的资产也不会低于四十亿。 但是这四十亿资产主要是以嘉信集团股权资产的形式存在的。 张恪相信葛明信、葛荫均私人名下还拥有的资产应该极为有限了。 张恪心想自己也算是有钱人了——国内能比他还要有钱的隐形富豪一只手的手指绝对数的过来。 但是名下的资产也主要是锦湖的股权资产。 就算他自己很喜欢车。 为了避税以及方便管理的缘故。 每年给自己配的豪车也都是以公司的名义采购。 在锦湖之外的私人资产。 拢共加起来。 可能也就一两千万而已。 张恪也经常跟杜飞开玩笑不要找他直接借钱。 因为他很多时间皮夹里都没有一分钱。 科王海外公司是葛荫均私人注册的公司。 要缴纳罚金。 也只能是葛明信、葛荫均私人缴纳。 如此巨额的罚金。 葛明信葛荫均父子也只有出售嘉信集团的股权才能筹集。 嘉信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两家上市公司也是嘉信集团的核心资产正值风雨飘摇。 葛明信、葛荫均此时想套现。 想要卖个好价位。 那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张恪手指敲了敲额头。对翟丹青说道:“想必香港应该有不少人对嘉信集团存有觊觎之心。接下来。该是他们表演的时候了。” “应该有的……”翟丹青笑了笑。 心想:墙倒众人推。 葛家算是要彻底的没落了。 又想到这么说也不恰当。 葛明德、孙尚义应该算是葛家的旁支。 孙尚义明里暗里的资产也有三四十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