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商途(精校修改版)-第1022章 预防万一的替代方案
tokyomotion
8 月前

五月中旬的香港天气炎热。 作为海岛城市。 空气里也浸透着海的微腥气味。 站在空旷的接机大厅里。 透过人群以及玻璃门看着大厅外正下起微雨。 室外水汽氤氲飘忽朦胧。 走到门前看着一群黑色的鸟在雨里掠着低空而过。 翟丹青吸了一口气。 心想香港还真让人觉得闷湿。 突然见挽着张恪胳膊的唐婧探过来看着自己。 “啊。你在跟我说话?”翟丹青恍过神来。问道。 “香港。你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想去的。张恪这家伙也提不出什么让人心动的建议来。”唐婧说道。 翟丹青伸出一根尾指。 姿势优雅的挠了挠耳鬓。 笑着说:“建邺今年的春天比较干燥。都没怎么有雨天。找一处地方坐下来。看着窗外的雨。对我来说已相当不错的享受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 “那就去海边吧。听天气预报。这雨还要大起来。”唐婧说道。 张恪他们没有去酒店。 直接到酒店附近的码头找一家咖啡店坐下来。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浓香。 在线昏暗的店里看着窗外声势渐大的雨。 会感觉一丝奢华与颓废并存的意味。 张恪可没心情去体味雨中的小资情调。叶爱国、孙尚义等会儿要与刘成卫以及中海油上市工作组一些官员到咖啡店来跟他见面。 在国内石油三巨头里。 中海石油总公司排老小。 但是规模也不容小视。 这次拟在香港上市的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业务资产总规模将近二百四十亿。 净资产超过一百一十亿。 这也是中海石油总公司旗下的核心资产。 都置入拟上市公司中海油旗下。 中海油这次计划在香港联合证交易所发行24%的股份募集10亿美元的资金。 10亿美元说多也不多,此时的锦湖商事也能勉强拿出10亿美元来。 锦湖商事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手段在东南亚融资金资高达十六亿美元。 这时候才陆续投出去六亿美元。 东山岛建港工程以及千万吨级的钢铁产业基地等项目还没有迎来建设高峰期,目前虽然承担下东山钢铁的铁矿石进口业务。 一方面东山钢铁消耗的铁矿石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锦湖商事的资本实力如此的雄厚。 有更多的财务手段来减少对现金的占用。 锦湖暂时是没有资金压力的。 只不过锦湖真要将中海油24%的股权包圆,那就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了。 而是战略投资。 控制中海油24%的股权。 就能直接影响中海油的发展方向。 对中海油的管理层进行渗透。 中海油以及中海油背后的中海石油总公司是中国发展海洋石油能源战略的唯一力量。 也可以说是此时全部的力量,怎么可能允许其他资本势力在发展战略层面对其施加影响与渗透? 就算中央高层犯迷糊开了这口子。 那些海外石油巨头与其他的资本势力闻着肉腥味也会垂延三尺,蜂拥过来。 将锦湖挤开。 即使是通过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公开市场参与的财务投资。 锦湖也不能太出风头。 直接出三亿美元出来参与新股发行、持股比例达到7.2%也差不多是极限了——融资顺利的话。 持股比例控制在5-6%对锦湖商事的财务结构最为有利。 …………………… 叶爱国、孙尚义与刘成卫等一行人走进来。加上随行人员与司机。将不大的咖啡厅挤的满满当当。还有就是中海油的股票发行主承销商代表。 刘成卫也不介意张恪选在这样的场合见面。 他这段时间来整天都在会议室之间辗转奔波。 再看到会议室那种长长的会议桌都会有厌恶的感觉。 还是这种小店里浓郁的咖啡浓香让人心情舒畅。 虽然锦湖承诺4亿美元的融资份额。 剩下6亿美发行额压力也不少。 特别香港媒体最近以来对中海油的负面报道颇多。 刘成卫以及其他中石油总公司高层对这些问题没有处置经验,依旧非常的被动。 张恪请刘成卫等人坐下,开门见山的说道:“局势比我们先前预料还要不乐观。经济形势也有些动荡,北美气温转暖。北美地区的原油消费也渐疲弱。六月油价很可能进一步的下滑。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发行失败的替代方案吧。” 刘成卫不清楚张恪还能提出什么替代方案。直了直腰。注视着张恪。期待他继续说下去。 “不能发行新股。也可以在通过联合证券交易所发行债券。锦湖对债券的直接认购比例可以提到更高。确保中海油的融资计划能够顺利。”张恪说道。 刘成卫听张恪这么说。 心情颇为复杂。 习惯性的思维不得不让他对锦湖的热枕抱有一些疑虑。 看了张恪一眼。 又迅速的将这丝疑虑从眼睛里敛去。 心里还有些羞愧。 锦湖卯足劲帮中海油。 这种疑虑来的真是莫名其妙。 除非中海油破产清算。 不然的话。 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权对中海油的影响力比直接持股要弱的多。 刘成卫知道锦湖商事手里能握有巨资。 也是通过向东南亚华商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而来。 要向投资人支付债息。 若是锦湖再中海油购买债券。 动用的这部分资金所能获得的债息不会比所要支付的债息高多少。 可以说几乎是不赚钱的买卖。 至少比股权投资预期的收益要低的多。 而且动用的这部分资金又将格外的巨大。 会严重影响到锦湖商事的发展规划。 刘成卫沉吟片刻。 看着张恪。 还是问道:“为什么?”语气里却很是真诚。 “我已经了解到这次融资对中海石油的发展,对国家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犹为重要。”张恪说道。 “锦湖是商业化机构。应该以追逐商业利润为己任。不然就是失职了——我们认真的思考过。锦湖的利益诉求能够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未来的道路才能走的更远。购买中海油的债券。至少不会是亏本的买卖——再说了。新股发行计划也不是说就一定会失败。我想有这么个预防万一的替代方案。会让中海石油高层肩上的压力更小一点。我们当然还是要尽可能推动新股上市发行。” 九九年。 中国海洋石油开采装备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特别是深海勘探开采的设备。 费用更是庞大到惊人的地步。 大型深海钻井船造价都在数亿美元之上。 中海石都没有直接购买的实力。 即使租用。 日租金也高达二三十万美元。 虽然中央会坚定不移的扶持中石油的发展。 但是国家外汇储备有限。 且同时需要支持的战略发展层面又太多。 对中海石油的外汇支持就十分的有限。 海外融资是中海石油发展极为关键的一步。 叶爱国说道:“我们与南洋海运高层也紧急沟通过。若是中海石油总公司愿意优先租用南洋海运的油轮。他们也可以参与债券认购计划。” 参与中海债券发行。 锦湖商事的直接收益会大幅下降。 但也非绝无利益可言。 中海油会融资成功。 势必会促进国家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对海洋石油开采原油运输设备的需要就会激增。 中海油进入成品油炼化领域。 对远洋运输的需求也会大幅上升,大量的订单就能够流向锦湖商事参股的企业,例如南洋海运以及东山造船、东山钢铁。 增加锦湖商事的边际收益。 发行债券只是万不得以的替代计划。 为打消中海石油高层的顾虑。 也是让中海石油高层同意锦湖在更深层面为海外上市出谋献策。 虽说中海油成功上市之后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 不过那是另外的概念了。 眼下媒体主要质疑中海油的垄断专营权会受到冲击。 张恪建议中海石油高层的回应更有弹性一些。 另一方面。 希望中海石油去促使主管部门国家经贸委在石油工业垄断专营权方面的姿态更强硬一些。 中海油的海外上市。 国务院上下都极为重视。 除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之外。 中国正积极推动加入世界关贸总协定。 推动超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 加速与全球经济的融合进程。 加大开放力度,都是推动入关的一些前期条件。 虽然不指望中央财政再给中海石油额外拨十亿美元。让国务院发文声明立场还是可以做到的。 与刘成卫等在啡厅里倾谈了许多。也更实际的了解到中海油上市所遭遇到的困难。 在九七年上半年。 香港证券市场红筹股正受热捧。 只要有国企在香港上市融资。 差不多都受到十倍几十倍的超额认购。 而中海油此时获影子订单都不满80%。 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些影子订单里会有相当多一部分到最后关头会撤消。 严格说来。 锦湖的承诺也要归入影子订单的概念之内。 不可能签署正式的财务投资协议。